在香港的
建筑幕墙一般采用单层玻璃,这是因为香港处于亚热带地区,四面环海,一年四季的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约为26℃,每年低于零上10℃的总天数少于三天,室内气温一般保持在20℃— 26℃,
相对湿度50%~70%。由于室内外温差不大,单层玻璃的建筑幕墙的
结露问题并不明显。然而,在夏天较潮湿的天气,室外气温平均31℃,相对湿度90% 左右时,可在玻璃的外表面产生结露,并影响幕墙的通透性(
透光性)及其外观。以下数据计算将推导出如何解决
玻璃幕墙的见光位(visionarea )和不见光位(spandrel area)的结露问题。
一、见光位的单层玻璃
表面
反射率为0.9 的透明玻璃或
有色玻璃的内表面
热阻
由空气温度湿度图可见,室外空气的结露点应为29.6℃。因此结露现象将出现在单层(透明或有色)玻璃的外表面。事实上,由图2 可知,假定含水气之空气的降温是一等熵过程, 则冷凝现象将会在温度低于29.6℃时在玻璃外表面上产生。
由于此温度仅比室外空气的结露点低0.1℃,因此使用低
辐射(Low-E)玻璃后结露现象将大大减少。
在香港低辐射(Low-E)玻璃在见光位的使用已渐渐成为一种趋势。虽然采用这两种玻璃的本意是为了减少从室外进入的热量(
热传导及热幅射),客观上却也减少了建筑幕墙玻璃表面结露现象的产生。
二、不见光位 (Spandrel area) 处结露点的讨论
不见光位的温度分布。由于
混凝土及
隔热棉的隔热性较好,所以玻璃的外
表面温度将高于
露点温度,此时结露一般会在隔热棉中产生,这样就需要在隔热棉外侧加附隔汽层(Vapour barrier),以阻止湿气进入隔热棉。由于隔热棉会使其前面的空间温度经常高于露点温度,所以这部分空间应加上通风,从而可以大幅减少在隔汽层上的冷凝水。
需注意的是,在北方地区,隔汽层一般需要安装在隔热棉的内侧面。由于香港处于亚热带地区,在一年的大多数时间内,室外的气温及湿度都大于室内,因此隔汽层需安装于外侧。
参考书目:
[1] 尼尔·B·哈切昂和古斯塔夫·O.P.·汉德哥尔德的《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建筑科学》,由约翰·威利父子出版社1983 年出版。
[2] 彼得·伯拜瑞的《米歇尔的建筑环境服务论》,由郎文出版社1997 年出版。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