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
上市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捷报频传:主营业务收入高速增长、主营业务利润高速增长、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等都在高速增长。昨日的夕阳产业似乎重新焕发出朝阳产业的勃勃生机。 目前,全球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对
钢材需求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国总体经济增长势头良好,钢材消费潜力依然巨大。到2010年,年消费量预计将从目前的近2亿吨增长到2.5亿吨至3亿吨,“以需求为支撑”的钢价上涨直接原因是,目前国内钢材需求结构进入了一个升级的新阶段,特别是家电、汽车业的高速发展,使得这一钢材需求结构升级在加快。 每逢钢价大涨,钢铁行业内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之风往往会随之大起。此次涨价后,各地也不乏出现这种“快进快出”、“捞现钞”式的投资。据一些钢材市场提供的信息,在华东地区的一些城市,国家明令淘汰的热轧矽
钢片却产能大增,租赁或收购的
设备都是二手货。 说到底,影响钢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大项目带动及内需拉动等诸多因素,而投资热的直接原因毫无疑问就是钢材价格上涨。在钢价高位运行的吸引下,钢铁业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之一,因此,市场上流传起建炼钢厂就是建“印钞厂”的说法。
投资热升温 民资、外资、国资等各方投资者纷纷来抢食这块肥肉,新一轮“大炼钢铁热”骤然形成。据了解,鞍钢将在“十五”期间新上一个年产500万吨钢的项目;著名乡镇企业海城西洋集团宣布投资30亿元,上马300万吨的钢铁厂;首钢公司在唐山迁安新上马了年产200万吨规模的钢铁厂;山东省青岛市则宣布引进外资50亿美元,合资建设年产量达1000万吨规模的钢铁基地;民营企业唐山建龙集团筹资数十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500万吨规模的钢铁企业;陕西也提出要建三大钢铁基地;香港和台湾的资本则更为活跃,台湾烨联于今年年初在广州新建的
冷轧不锈钢厂已经动工,二期还将建造
冶炼与热轧设施。此外,烨联公司还准备在福建投资建设一座产能约为100万吨的钢厂。
台湾的唐荣与万顺也积极投资在内地建造不锈钢厂。而港资也积极参与了邯郸纵横、河北津西的扩建、镇江铁本硅钢等项目。 外资和有实力的民间资本,正在成为此轮钢铁投资的“积极角色”。日本新日铁跟随日本汽车业向中国的投资步伐,谋求在中国扩大生产性投资。新日本制铁公司近日与中国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就建立合资公司问题基本达成了共识。新日本制铁公司与上海宝钢将建立合资工厂,该工厂将于2005年5月开始生产
钢板,计划年产量达到约170万吨。日本钢铁产业将首次在中国生产,向在当地生产的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公司等提供高品质的钢板。 韩国浦项正在沿海地区以独资或控股方式建立一系列生产基地。上市民营企业复星高科技公司此番毅然投巨资收购南钢六成股权,据公司财务总监丁国其说,是由于看好中国钢铁业长期的稳定回报和内在投资价值,并非“一时兴起”。说到钢铁业内竞争激烈,丁国其认为,“只要市场存在,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看谁做得好。” 许多民营资本和外资纷纷上马钢铁项目,成为此轮中国钢铁业产能扩张的新投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民营钢铁企业已有和在建的炼钢生产能力共超过2500万吨。
今年一季度,我国钢材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6%,钢铁行业投资增幅达153.7%。 对于新的投资热,在近日召开的“2003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建龙认为:“钢铁工业增长景气将延续2002年的运行态势,保持在良好的状态,钢铁生产将持续增长,国内钢铁价格会保持较高水平。”其研究部部长刘世锦也重申了这一观点。 同时,他在会上直言:“钢铁行业还将有20到30年的高速发展期。”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认为,钢铁行业这几年来产量的增长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吴溪淳分析,最近这一轮行情上涨的起因,是今年4—5月份的“非典”,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这其中的损失,靠别的不行,只好靠猛上项目来拉动。“所以钢铁行业不能把短时间高增长需求,当成是一个长期性的需求。”为此,吴溪淳呼吁钢铁企业要“头脑清醒”,“钢铁行业企业要将钢铁企业的发展纳入到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否则,“将会导致国内集中建设,同时开工、同时投产,产能增长和需求增长将会严重不平衡”。但供大于求的现状,势必将钢价拉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过热警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说,控制一些经济领域的过度投资是中国政府未来几个月工作的重中之重。她说:“这些行业的投资都已经过高,我们应让从业者了解到这一点。”政府将会密切观察过度投资和生产的钢铁业。 该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局长马力强也指出,目前,部分省区钢铁低水平产能扩张迅速、产量增长过猛,再盲目投资将有较大风险。马力强还说,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增长153.7%,但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十分严重。目前已经出现由于产量增长过猛,致使部分钢材品种的社会库存量增长,对市场形成压力的问题。 看来此番钢铁业的投资热并非“夕阳无限好”,总让人感到有些不踏实。
业内专家指出,首先,盲目扩张会给全行业带来“灾难”。我国钢铁市场调节能力向来较弱,没有行业同盟和行业限制,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价格便反应强烈。业内人士指出,钢铁行业长期走势并不乐观,原因除了生产能力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供过于求外,钢材价格持续上扬,下游产品成本大幅攀升,也使得钢材使用企业已无法承受当前的价格压力。 其二,企业盲目追求粗放型增长和低水平产量扩张,将带来结构性失衡问题。我国既是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钢材需求国,还是世界第一钢材进口国。在国内产钢量与需求量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如何还容得下一个巨大的钢材进口空间?这表明我国钢材市场供求格局中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即有些品种过剩,有些品种紧缺。由于市场的细分程度在加强,我国钢材市场在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的结构性的需求空间依然需要培育,由此使得整个钢材市场的结构显得脆弱而不堪一击。 其三,许多企业急功近利,哪怕使出浑身解数也要从银行贷款,也要上钢铁项目。将来价格一跌,肯定会有一批贷款收不回来。到时候,银行又有一笔坏账。 民营资本、外资、国资都来投资钢铁业,无疑开创了钢铁业投资的多元化结构,也带来了去年钢铁业的繁荣。但同时也有专家指出:现在一些民营钢铁企业扩建、新建的钢材品种,大部分属于重复建设的范畴,而且污染情况也十分严重。
针对部分地方的盲目投资,专家称,投资风险正在聚集,如果钢铁生产过度放量,可能会爆发行业性危机。而且世界钢铁巨头Arcelor钢铁集团,近日与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宝钢集团和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本制铁公司签订了成立联合公司意向书。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之一居伊·多莱说:“我们对中国是有信心的。但中国年人均钢材消费量是140公斤,只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年人均钢材消费量的一半。看来,中国到了该真正研究“到底需要多少吨钢”的时候了。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型材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