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编辑部整理发布:
历经五年酝酿,近日,深圳多部门(词条“门”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深圳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强力推进建筑产业化。作为我国建筑产业化的第一个城市“梦工厂”,深圳将借此推进首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向“示范城市”迈进,也将加速实现建筑业“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深度嬗变。
建筑业之于深圳,有着特殊的意义。30多年前,正是建筑业领域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创造了世界城市史和工业史上发展的一个伟大奇迹。
这30年间,深圳春潮涌动,建筑业从无到有,以两万基建工程兵起步,完成了多个深圳建筑史的开篇之作,为深圳建筑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2013年,深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11109万平方米,建筑相关企业超过1000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58.33亿元,约占全市全年本地生产总值的16%,建筑业在全市经济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建筑业长期面临着工业化程度低、手工作业质量差、资源耗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人工成本高企等诸多问题,既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居住需求,也有悖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
作为“创新之城”的深圳不得不思索,下一个30年,建筑业何去何从?“速度终有上限,质量永无止境。”早在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之际,深圳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在今年9月举行的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从“速度时代”推向“质量时代”再次明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作为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市,深圳市长许勤在大会发言中提出,“我们‘深圳质量’的实践表明,以质量为目标的结构调整把握得好的话,是可以找到质量和速度双提升的黄金平衡点的。”深圳要“坚定不移打造‘深圳质量’,争当推动‘三个转变’的排头兵,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中国梦’作出特区新的更大贡献。”
“速度时代”难以为继的各种问题唯有在“质量时代”方可解决,这正是我国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但是,没有改革,就没有“质量时代”的到来。
建筑产业化正是对传统建筑业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时,走向建筑业“质量时代”的必由之路。
建筑产业化通过设计标准化、部品部 构 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五化合一”,使建筑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由此带来的首要变化是,建筑质量的显著提升。传统生产方式下,施工现场工人通过手工作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误差不可控,而工业化方式将建筑精度从厘米级提升至毫米级,并能提供可持续的、质量稳定的产品。在建筑业的质量投诉中,70% 75%是漏水问题,而工业化生产的房屋可减少90%以上的外墙渗漏(词条“渗漏”由行业大百科提供)事件。香港测算数据表明,工业化建筑可以降低90%以上的后期维修费用。建筑质量提升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广大人民群众,“质量时代”必将带来更多的普惠价值。
与此同时,建筑产业化还具备极大的效率、成本、环境效益。人工费用降低25% 30%,不依附人口红利,工人的劳动效率与劳动价值得到提升;效率提升,时间成本下降25% 35%;实现“四节一环保”,减少建筑垃圾80%以上;工业化的规模效应还将大幅节省设计、材料等成本。
作为深圳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龙悦居三期公租房项目首次在21.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上大规模应用工业化技术,其外墙、楼梯、走廊全部为工厂化预制、现场拼装完成,并集成应用了多项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与传统施工项目相比,该项目大幅提升了建筑质量,总工期缩短6个月;在建造阶段分别节煤约350吨、节材1850立方米、节水7.2万吨、减少建筑垃圾约1900吨。在获得良好的经济、环境、产品效益同时,也获评“2011年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一等奖、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国家住宅康居示范工程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领导评价其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探索了新模式,树立了新样板”。
更重要的是,建筑产业化还将从全产业链角度推进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建筑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且在经济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建筑业转型对整体经济新发展至关重要。建筑产业化对生产方式的变革将带动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与整合,从而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与经济增长点。
事实上,作为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的深圳,早在11年前,便开启了市场化条件下的建筑产业化实践;2006年便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这是特区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十多年来,深圳从标准、政策、试点示范三个维度着力推进,率先探索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全面推广产业化建设方式,孵化培育了三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万科、中建国际等一批领头企业成为行业旗帜,不仅辐射全国,甚至走向香港、东南亚等地区,显现出建筑产业化领域内“深圳品牌”、“深圳创造”的强大溢出性。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深圳已经在研发、设计、施工、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积累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形成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双引擎推进,企业积极性较高,全面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局面已经形成。《关于加快推进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试行)》的出台,是在前期基础上深圳建筑产业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3%的建筑面积奖励措施,“3个100%”全域推进的规模,力度空前、影响深远,深圳建筑产业化即将迎来一个全新局面,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为全国“绿色先锋”,建设绿色城市、实现低碳发展是深圳重要的城市目标,而建筑产业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多年探索实践,深圳在工业化、标准化、绿色低碳等领域都已取得一定的发展,目前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800万平方米,单位GDP能耗持续低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推进建筑产业化,实现绿色发展,推进“深圳质量”。征程漫漫。“质量永无止境”,改革之路亦无止境。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 李廷忠
就在建筑产业化于中国如火如荼之际,一个以装配式集成化建筑为主要发展方式、像“装配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我国首家建筑产业化联盟近日在北京成立。
“重庆建工正进行建筑产业化尝试。”6月25日,重庆建工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重庆建工”)董事长杨镜璞透露,重庆建工在綦江投资12.5亿元的建筑产业化基地已开工,一期工程2016年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一流、西部最大的建筑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