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zl_left
|
信息反馈 | |
|
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
* 《*》栏目 2006-1-23 14:23:23 |
|
质量管理是研究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控制以及与其相关因素的运动规律。质量管理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管理方法,最终目标是要集合企业中的智能与力量,灵活地运用组织系统,促进企业内所有人、事、物的质量改善,全面提高各部门的管理水平。 其主要内容:质量管理的原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质量信息、质量责任、质量成本、质量教育、计量管理等工作。 其任务是保证产品质量,让顾客满意、本组织及社会受益。 下面就如何进行质量检验、质量控制、计量管理和如何控制质量、防止不合格产生等分别叙述如下: 一、 质量检验 检验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的活动。 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根据规定的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来进行产品质量及其有关因素的检查工作;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检验的指导方针是“严格把关和积极预防相结合”。 检验人员工作方针是“三勤”(即勤查、勤看、勤检);要做到“三员”(产品检验员、质量宣传员、技术辅导员)。 (一)、质量检验工作的程序 1、明确质量要求,了解掌握质量标准,对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合同中规定的质量要求和相关质量标准的规定要求必须明确。 2、测试,具体进行产品特性的度量。 3、比较,将测试的数据同质量标准比较。 4、判定,进行符合性判定,确认合格或不合格。 5、处置,对合格验收放行,办理质量证明文件;对不合格进行标识、登记、隔离、存放。 6、记录,按规定填写检验记录,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并反馈质量信息。 (二)、检验人员的职能 1、保证的职能,通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把关,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入使用,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转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2、预防的职能,检验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通过检验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排除,防止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 3、报告的职能,将检验工作中收集到的数据、质量问题做好记录,进行分析并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提出报告,提供质量改进信息。 4、监控的职能,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包括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进行监控。对不符合质量控制标准要求的,可以拒收并查清原因,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检验工作的保证、预防、报告和监控四种职能是统一的整体。检验的根本目的就是把产品质量搞上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三)、检验的类型 1、按检验对象分: (1)原材料协作件的检验; (2)新安装、新修理、新调试的机器设备检验; (3)刀具、模具、量具的检验; (4)在制品、半成品的检验; (5)成品的检验; (6)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尘埃含量等)的检验。 2、按检验顺序分: (1)预先检验:检验第一件产品的原材料、加工方法、工艺装备等; (2)中间检验: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 (3)最终检验:检验成品,合格出厂。 3、按检验范围分: (1)普遍检验(100%检验); (2)抽样检验(在一定数量产品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检验)。 (四)、质量记录 1、质量记录的定义 质量记录是质量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体系活动的文字记载材料;是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在这里讲的是指产品质量记录,这是证实产品实物符合规定要求的文字材料,它使产品在质量上具有可追溯性。 质量记录是质量信息的基本来源,它也是处理质量问题、质量分析、质量改进、采取措施的依据。 2、质量记录的种类 (1)检验记录(包括工序检验记录、成品检验记录、工装检验记录、设备检验记录、计量器具检验记录五种); (2)试验记录(指各种原材料的理化机械性能试验记录,产品组件及整机试验记录、可靠性环境试验记录、型式试验记录); (3)工序流水卡片; (4)产品鉴定报告; (5)物资材料复验报告; (6)工程验收报告; (7)计量器具校准报告。 3、对质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1)系统、完整; (2)标准化、规格化; (3)客观、真实; (4)具有追溯性; (5)记录字迹清晰、规整; (6)不能任意涂改。 4、质量记录管理与控制 (1)对质量记录进行分类: 建立统一的编号、收集、编目、归档、保存和处理的管理办法。 (2)应按规定对质量记录的编号、记录、整理、传递、借阅、防护、归档、保存和销毁的处理等进行管理与控制。 (3)质量记录采用的形式、格式、内容应规范化、标准化。 (4)质量记录的填写:字迹要清晰、不易退色、内容完整、真实,有数值要求的要填写具体数据,并由记录本人签字或盖章,注明日期(年月日)。 (5)保管方式应易于存取、防止污损、变质和丢失; (6)按质量记录重要程度和实际需要规定保存期限(一般与产品寿命期相适应),未经经理批准不得销毁。 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就是为了满足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在技术、检测、监控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为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做到六个明确: a、明确控制内容; b、明确控制目标; c、明确依据标准; d、明确具体措施; e、明确职责权限; f、明确考核办法。 (一)、工序质量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的意义 工序是产品、零部件制造的基本环节,也是生产过程的基本单元,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 工序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管理手段,使工序中影响产品质量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2、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1)技术文件的控制 技术文件是指导生产和管理活动的依据和证实材料。 a、现场使用的设计、工艺、质量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版本,做到正确、完整、统一、协调、清晰及文实相符。 b、工艺文件中检验工序应经质量部门会签。 C、严格执行技术文件编制、标识、审批、发放、借阅、保管、更改、作废、回收等有关文件控制规定。 d、更改后的技术文件要及时发放到使用单位,以保持文件的有效性。 (2)原材料的控制 a、对采购的原材料按验收标准进行验证,质量证明文件必须齐全、有效、文实相符。 b、原材料入库、保管、发放、存放环境必须符合库房管理有关规定。 C、转入本工序的材料(原材料、毛坯、半成品、零件、组件、外购件、元器件、辅助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并有合格证明文件。代用材料必须办理代料手续并经有关人员审批。 (3)设备、工艺设备、计量器具的控制 a、建立台帐、定期检查、维护保养、落实责任。 b、本工序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计量器具必须符合工艺规程规定,具有合格证明文件和标志。 C、标准工装或产品验收标准样件必须鉴定合格,方可作为制造工装或验收产品的依据。 (4)人员的控制 a、制订岗位标准、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实行考核持证上岗。 b、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来进行。 C、对危险作业应控制人的错误行为(如:喝酒、吸烟、打闹、错误动作、错误指挥等)。 d、新上岗或调换岗位的操作人员及检验、测试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工种“应知应会”和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操作。 e、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工序的技术要求并严格执行工艺律。 (5)环境的控制 a、制订生产(施工)现场环境控制标准、制订文明生产考核办法,实行日常监督检查。 b、保持材料、半成品、成品、工位器具应标识清楚,存放有序。 C、待处理品、返修品、废品应分别隔离存放,标识清楚明显。
[1] [2] [3] 下一页
|
【打印此页】 【关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