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国际
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首次在北京亮相。在一长串承办单位中,“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作为一家由企业赞助的冠名单位吸引了最多的目光。该基金的创办人,是世界第一大交换式电源供应器制造商,台湾台达电子集团(以下简称台达电子)董事长郑崇华先生。
年过七旬的郑崇华是个“环保狂热分子”,从80年代创业初期,他就一心致力于
节能环保的研究,被台湾媒体称做“节能教父”。一个生产电源的企业,偏偏想尽办法让人们少用电,大力开发
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人们不禁疑惑:他难道不想赚钱了?
企业与环保似乎注定“只能曾经拥有,无法天长地久,”但在责任与利益的平衡之间,郑崇华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故事。
“绿建筑追求长远效益”
2006年,台达电子在台南建起了台湾省第一个获黄金级表彰的绿建筑新厂。绿建筑也称为
节能建筑,台达的这座工厂是台湾第一座完全满足节能、生物多样性、绿化量、二
氧化碳减量、水资源及污水垃圾等九项指标的绿建筑,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自然循环系统。
这座工厂安装有可以发电的太阳能
光电板,保留了可供鸟类和昆虫栖息的沼泽。工厂内种植了各种乔木及灌木,都是台湾原生树种,每年可提供 1万多只鸟类与120万只昆虫的食物来源。经过改造的停车场,安装有自然
通风系统,
采光用自然光,完全没有我们平时进入停车场压抑阴森的感觉。
绿建筑的成本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郑崇华表示:“实际上成本再增加也不会超过20%,虽然从短期看,‘绿建筑’的费用比较高,但长期而言,其实可以节省更多的能源,因此做环保与追求发展并不冲突。做绿建筑要整体去考虑,比如墙壁做得很好,空调可能就不需要了。把各种
设备的费用整体来算的话,是可以省钱的。”
据台达提供的资料显示,台南的这座工厂通过太阳能
光电板发电一年可节省20万度的电,折合46万台币(10多万元人民币)的电费。另外,透过雨水回收系统,每年可以回收4100吨的水量,用在浇灌、厕所、生态池等方面,一年约省下三个月的用水。
“现在基本上最大的(成本)增加是
建材需要进口,比如你到德国去买一个双层
玻璃,加上税金就会很贵,因此我们就想很多点子,(退而)求其次,使用当地的玻璃,现在台湾已经有
镀膜的玻璃,效果也不错。”
郑崇华十分同意世界绿建筑协会的Cath女士所说的,“
绿色建筑需要一点创意,动动脑,到处都可以节能,省钱。”
他还给记者举了许多从国外考察得来的经验,比如德国绿建筑为了保暖,根据当地的气候设计墙壁厚度,里面是空的,塞上经过处理的防霉抑菌的破布条,试验证明
保温效果很好。另外,在玻璃上贴一些吸热的贴纸,利用地热取暖,在屋顶的
集热器上开孔灯来照明等都是便宜又实用的方法。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在2006年公布过一项统计数据,消费者购买了达到节能60%标准的绿建筑,造价只是在原来建筑的造价基础上增加5至7个百分点,而且增加的造价预计在5到8年的时间内就可以收回。
“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激励机制”
郑崇华特别强调,在绿建筑的起步阶段,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比如德国和日本等国,对
太阳能发电都有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机制,除了补贴建设的费用,另外还有把老百姓用太阳能发的电进行回购等等措施。
据郑崇华介绍,在我国,台湾对绿建筑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政府除了拿出几百万台币鼓励绿色建筑的设计和生产外,还设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对绿建筑的环保和节能程度评定星级,这对企业和业主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也得到积极的响应。此外,台湾还有很多
建筑节能指标是强制性的,这也确保了执行效果。
“未来,集团在全球的新盖厂房都会是绿建筑。”郑崇华对绿建筑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