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中旬,清镇电厂两台小火电机组正式关停,标志着我省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工作全面启动;同年9月下旬,凯里造纸厂、华一造纸厂相继关停,终结了对巴拉河、赤水河的污染历史。这只是全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去年,全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解制定节能目标,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大力推进
节能技术进步,强化政府监督检查,探索建立长效节能机制,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省经贸委提供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目标基本完成。1-11月,省重点监控的60户企业的91项可比单耗指标中,有61项下降、2项持平、28项上升,稳定降低率为69%,节超相抵共节约标煤101万吨。基本完成省政府在年初确定的去年节能目标任务: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9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44%。
省政府督查室分别于7月和11月组织对各市(州、地)政府和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情况进行实地督查。从督查的情况看,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黔南、黔东南和铜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黔东南、遵义和六盘水下降幅度较大,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去年为确保全省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完成,省政府与各市(州、地)政府(行署)及22户重点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目标分解到各地、各部
门和企业。将能耗降低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
各市(州、地)政府(行署)将节能目标分解到各县(区、市)和本地区重点企业,除60户省重点监控企业外,还确定238户企业为地区重点监控企业,并与县级政府及本地区重点耗能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一批省重点监控企业也将节能目标分解到车间、班组或个人,层层落实节能目标责任。
全省加大淘汰电力、钢铁、
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计划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61户,可实现节能约270万吨标煤。并落实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20亿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适当支持和奖励的政策,减轻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的资金不足压力。
省政府加大省技改资金对节能技改项目的支持力度,全年安排省技改资金5740万元用于支持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是2006年安排数的两倍多,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改投入。积极组织申报并列入国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补助项目共9个、总投资9.3亿元,组织申报并列入国家节能技改奖励资金项目12个、总投资9.7亿元,项目实施后可形成年节能25.3万吨标煤、节约和替代石油11.7万吨标煤的能力。
国家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目前已到位6291万元,有力地支持企业能量系统优化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改工程的实施。贵州兴化公司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改造、开磷剑化公司合成氨系统节能改造等一批项目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其中开磷剑化公司合成氨综合能耗同期相比下降31.2%、节约标煤6.2万吨。
省经贸委会同省科技厅等部门组织推荐和选择26项适合在我省推广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向社会公告,通过举办节能产品技术推广会和示范试点工作,推广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电机变频调速、半导体照明等一批节能效果显著、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和技术。
开展“521”节能降耗工程,收效明显。省经贸委组织行业专家完成我省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18家企业的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的审核工作,全面启动对其余42户重点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建立了省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统计、节能目标考核体系和能耗公报制度。建筑领域组织编制《贵州省居住建筑和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要点》等一批与建筑节能相关的
墙体材料、建筑构造的标准和设计规范,设立新型墙材专项资金,为建筑节能新技术提供政策和技术保障。交通运输领域推广使用液化天然气、醇类等清洁燃料,推进贵阳和遵义等城市公共交通燃油改燃气工程建设。去年全省共新建20万余口沼气池,农村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电力行业节能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去年预计全省发电量增长14.4%,其中火电增长7.5%,水电增长71.9%,比上年同期多发水电6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煤炭消耗折标准煤约290万吨。预计去年贵州统调电网火电供电煤耗为352克标准煤/千瓦时,较上一年同期下降约15克标准煤/千瓦时,实现节能近123万吨标煤。
省发改委和省经贸委制定《贵州省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明确实行审批、核准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一律不予受理,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把好节能降耗的准入关。
我省16个部门制定《贵州省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营造全省节能减排的良好社会氛围。
省经贸委分析,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认真落实各项节能措施,经过艰苦的努力,去年全省节能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产业结构调整进展比较缓慢,节能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节能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能源统计监测考核体系不健全,重点领域节能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节能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