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房地产局统计,至2004年底,上海已有
玻璃幕墙建筑2239个,幕墙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其中10年以上的“中老年”玻璃幕墙建筑545幢,成为我国玻璃幕墙建筑数量最多的城市。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重性,作为现代建筑的象征,玻璃幕墙自然也不例外。它一旦遭受严寒酷暑的侵蚀,就会自动
爆裂坠落。
因此,1996年建设部颁发了《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文件规定:正常使用时每5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上海率先对既有玻璃幕墙建筑质量进行第一次普查,发现存在5大隐患。
上海市建委与上海市房地产局联手,对既有玻璃幕墙开始专项整治,而且措施很到位,既没有叫停、封杀,也没有听之任之,这个多年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就此迎刃而解了。上海在这次整治玻璃幕墙建筑的行动中所采取的措施给各地建筑主管部
门带来一些启迪。
启示一:玻璃幕墙应定期普查
玻璃幕墙尽管具诸多优点,但怕冷怕热,易损易坏,易
脱落伤人,成为它的致命弱点。上海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听其自然,而是主动出击。他们不仅要求使用者定期自查,而且定期给玻璃幕墙进行全面“体检”。发现问题的限期整改,验收不合格的责令业主再予整改,而且还要符合“节能、环保、安全”的要求。
早在2004年,上海市建委和市房地产部门就根据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对既有玻璃幕墙建筑进行了第一次普查。2007年8月他们又出重拳,对申城1489幢玻璃幕墙建筑再度进行排查。结果,全市1249幢相关建筑收到了自查告知单。截至2007年11月27日,上海建筑主管部门收到了1077份回执,回收率达86.23%。自查上报“无问题”的711幢,“有问题”的330幢,已经完成整改的201幢。然而,上海建筑主管部门担心的并不是这330幢“有问题”的幕墙建筑,而是711幢“无问题”的幕墙建筑,因为他们未必真的“安全”。
事实果真如此。从2007年8月起,上海市房屋维修监督中心主任刘虓亲自率队对10年以上既有玻璃幕墙建筑自查情况展开检查,尤其是对自查合格的711幢进行了复检,以防部分大楼业主谎报平安,敷衍了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绝不给打招呼者“面子”。结果发现,只有10%的当事人定期检查
幕墙安全使用情况,并建立了检查维修记录,这充分说明“有问题”的玻璃幕墙建筑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其中开启
窗有问题的195幢;胶和
密封条有问题的138幢;玻璃有问题的202幢;受力
构件有问题的50幢。
检查结果触目惊心,也令人不能不佩服上海建筑主管部门的先见之明。他们这种定期进行严格普查的做法,既网住了企图蒙混过关的“漏网之鱼”,避免了玻璃幕墙再度伤人的事件,又杜绝了管理上的漏洞,保护了玻璃幕墙高楼的“面子”,维护了上海的城市形象。
启示二:“第一责任人”要明确
据了解,目前困扰各地建筑主管部门的主要问题是,玻璃幕墙建筑的建设和管理相脱节,遇到问题找不到相关的责任人。
照理说,谁拥有玻璃幕墙建筑的产权,谁就应当对它的安全负责。
由于业主情况复杂,找出玻璃幕墙建筑的责任人并非易事。有的是数家业主共管,这些业主大都是大财团或企事业单位;有的仅仅是租住者,只有使用权,根本无权打理这摊“业务”;有的是受开发商委托管理的物业公司,根本不能替代业主来做这个“主”;还有的业主是个人甚至是外国人,很难管理……这就使得幕墙建筑的定期检查和维修难以得到保障,以致不管不问、互相推诿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行人遭遇“玻璃雨”袭击后都不知该向谁索赔。因此,确认“第一责任人”,就成了管理维修玻璃幕墙建筑的一大瓶颈。但是这个瓶颈已经被冲破,上海市建委在近期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明确表示:玻璃幕墙建筑的业主为“第一责任人”。这无疑是快刀斩乱麻的果断决定。它意味着,玻璃幕墙建筑的定期"体检”,在申城已不再成为业主们踢来踢去的“皮球”了。
这是上海市建委在管理和整治玻璃幕墙建筑中给人的第二个启迪。此举结束了一直以来法不责众的“无政府状态”,强化了管理秩序,真正地将责任落实到人。从此以后,谁是业主,谁就必须尽到对玻璃幕墙管理和保养的责任,想推也推不了。这样一旦发生问题,也可缩短执法部门调查与处置的时间,减少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和扯皮。
惟一遗憾的是,商务楼的维修基金至今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可能会给以后的整改工作带来困难。
启示三:“一幢一卡”建立长效机制
设立全市玻璃幕墙建筑信息数据库,为每幢玻璃幕墙建筑办理一张特种“身份证”,做到“一幢一卡”,建立玻璃幕墙建筑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上海建筑主管部门给人的第三个启示。
过去,上海市建委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为玻璃幕墙建筑企业和业主提供服务,他们还利用行业协会、相关专家加强对玻璃幕墙建筑产权人的业务指导。但是这一切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据记者了解,此次限期整改只是眼前的工作,上海最引人深思的做法是建立玻璃幕墙建筑的长效管理机制。目前他们已着手起草并准备明年推出《玻璃幕墙建筑管理办法》,还将全市所有玻璃幕墙建筑全部输入电脑,建立信息数据库,做到“一幢一卡”,使每幢建筑都有一张“身份证”。届时,政府只要通过信息库中的信息,就能提醒到了规定年限的业主何时进行维修,并对检测和改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从源头上严格控制玻璃幕墙建筑的审批流程,将它纳入日常管理中,从建造阶段的质量监控向合理使用年限阶段延伸。此外还实行质量保修保险制度,落实维护专项基金。如此一来,检查和整改才不会流于形式,玻璃幕墙的安全才有长期的保障。
“这项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安全,关系到上海城市形象和未来发展,因此要形成多方合力,着力推动。”上海市建委副主任孙建平再三强调。
启示四:提供技术帮助是关键
说到底,要防止玻璃幕墙坠落,技术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据专家们介绍,玻璃幕墙平均寿命只有25年,而用于黏结玻璃幕墙的
硅胶、
结构胶,使用寿命只有5年~10年。此外,
五金配件或
铝合金部件常年
锈蚀,也会自动松动,
门窗密封条也会
老化脱落。这一系列技术上的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从技术角度有没有可能延长玻璃幕墙的使用寿命呢?上海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技术支持是可以实现的。
为此,上海市建委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走访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等相关单位,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专家们发现,给玻璃幕墙加一层“
保护膜”,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玻璃幕墙脱落的问题,而且这是眼下能找到的最适合的方案。这个“保护膜”一问世,就受到众多业主的欢迎,因为它价格不贵,每平方米的
贴膜成本只有100元人民币左右,而要更换一块
安全玻璃,至少得花2倍~3倍的钱。业主们都说,上海建委为他们找到了维护10年以上玻璃幕墙的最佳办法。
此外,向准备建造幕墙建筑的开发商推荐新颖质轻的
铝合金幕墙材料等,如今成了上海市建委提供技术帮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新型的
板材幕墙,不仅厚度比原先的玻璃幕墙“瘦”3毫米~6毫米,“体重”也更轻了,还能牢牢嵌进墙壁,不会在高龄后有脱落之虞,更不会造成
光污染。
当然,对于技术问题专家是见仁见智的。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杨仕超认为,采用
钢化玻璃可以避免玻璃幕墙爆裂。因为钢化玻璃碎后成颗粒状,如豌豆大小,而单片玻璃碎后成锐角块大大小小往下掉,容易造成致命事故。他还提醒安装了玻璃幕墙的业主,在冬夏两季要注意调节室温,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无论如何,大家都在不停地寻求技术上的解决办法。上海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广东也提出了新的思路,这无疑会促进技术研究的发展,最终催生出更好的根治办法。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玻璃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