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2009年至
2011年我国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指出了路径,针对每年的具体目标,也可理解为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2009年使行业生产恢复正常水平,淘汰落后铜
冶炼产能30万吨、铅冶炼产能60万吨、锌冶炼产能40万吨。这第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考虑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还会延续,所以有色行业2009年之振兴重点就是应对危机、恢复生产。
第二步:到 2010年底,淘汰落后小预焙槽
电解铝产能80万吨,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企业重组取得进展,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触底回升,所以危机过后,我们要在2009年第一步恢复生产的基础上,把2010年工作重点放在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之上,鼓励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做大做强。
第三步:到2011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铝、铅、锌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0%、70%、60%、60%;使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铜、铝、镍原料保障能力分别提高到40%、56%、 38%;再生铜、
再生铝占铜、铝产量的比例分别提高到35%、25%,比2008年分别提高6个和4个百分点。笔者认为,在经过了前两步之后,有色产业得到初步调整和振兴, 2011年规划的目标放在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以及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面,这显然是对有色
金属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产业的中长期发展。
产业振兴的“三步走”既着眼于产业长远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又充分立足于现状,这体现了《规划》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原则。
保大压小或刺激产能再扩张
《规划》中,笔者看到“喜”的一面,同时也产生了一丝“忧”虑。根据《规划》要求,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备案制,严格控制铜、铅、锌、钛、镁新增产能。另一方面又规定对有色金属企业实行差别对待,有保有压,即对于产能落后的企业给予压制,逐步使其被市场淘汰;而对于骨干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力争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笔者认为,国家这种保大压小的政策倾向有可能助长新一轮的产能扩张。由于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限制规模较小的项目上马,这会助长各企业纷纷上马大项目,而属于淘汰范围内的落后产能的技术改造、扩大产能则很可能成为这一轮产能扩张的主力。
而且,政策上的倾斜也使得产能扩张略有抬头。譬如,除电解铝,目前有色金属项目的审批备案都在省级政府完成,这造成了地方政府有资源就敢上项目的投资思路;尤其在目前经济环境仍不明朗,就业压力激增及地方GDP增长的大背景下,地方有色金属资源投资热情不减。如在 2009年一季度,铅锌采选业施工项目新开工项目投资20.2亿元,同比增长28.42%;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11.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
配套政策必须细化
虽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出台,但是配套政策仍待完善。有色金属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如今整个产业出现了诸多问题,又岂是《规划》所能完全涵盖?所以我们强烈呼吁各部委抓紧制定和公布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配套政策和细则。
仔细揣摩便可发现,需要研究和细化的内容还是很多的。譬如,《规划》提出,在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同时,进一步调整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研究适当调整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研究进一步扩大有色金属国家收储规模的方案,抓紧建立和完善国家收储机制;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形式支持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抓紧推进直购电试点等内容。那么“两高一资”的内涵和标准又是什么?这就需要对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做出进一步完善。商务部表示,以后部分原被划定为“两高一资”的产品可能会从禁止类、限制类目录拿出来。同时,财政部有关人士也表示,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前期进行调整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此外,《规划》还提出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简化境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保险、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严格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骨干企业,在境外资源开发项目的资本金注入、外汇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但是这些相关细则尚未出台,还需要有关部委对如何鼓励企业海外开发资源进行政策上的规范。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公布体现了国家对于该产业的充分重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有色金属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客观上也必然要求进行一次大的调整,而《规划》给产业调整与振兴描绘了纲领性的蓝图,预示着有色产业的春天并不遥远。但在《规划》出炉之后,配套政策必须及时跟上而且要做到充分细化,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药到病除。
铝调整较大长期利好
从《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具体内容来看,对高耗能的铝行业调整的动作较大,长期看有利于铝行业的全面发展。
第一,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和加强技术创新将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我国
铝材产业主要集中在五大区域,其中珠三角地区是改革开发前沿,起步较早,主要以生产
铝型材为主;长三角地区主要生产工业
型材,加工出口为主;河南以
铝板带箔为主。国家把高性能
铝合金及其
复合材料,大
断面、
中空大型
铝合金板材,
铝线、板、带、
薄板等系列化产品的加工与
焊接技术,
深加工成形技术和着色、
防腐技术以及相关的配套
设备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最近出台的《铝行业准入条件》中则规定:新建
铝加工项目产品结构必须以板、带、箔或者
挤压管、工业型材为主。多品种综合铝加工项目生产能力必须达到10万吨/以上,单一品种铝加工项目生产能力必须达到:板
带材5万吨/年,
箔材3万吨/年,挤压材5万吨/年以上。
此次规划中提出在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同时,进一步调整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研究适当调整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以看出国家会继续鼓励
板带和
铝箔出口,并给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铝材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出口的影响效果显着,但这种政策上的变化无法预期,加大了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而且不排除出口市场贸易摩擦事件会逐年增多,对出口构成制约,不过政府通过政策来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是非常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毕竟中国只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避免陷入国外的“反倾销陷阱”,通过高附加值产品来转移国内一部分过剩产能。
第二,淘汰落后产能和完善企业重组机制将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本轮淘汰落后产能共计210 万吨,占2008年四种金属总产量的8.73%。应该说政策本身对供需结构的调节作用并不大,但是《规划》在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在产能增量控制上打出了重拳,特别是针对电解铝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在政策控制措施上体现了明显的倾向性,对铝企加速走出低谷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从可以获得的公开数据来看,截止2007年11月,我国共有铝冶炼企业445家,其中大型企业29家,占全国总数的6.52%,中型企业72家,占16.18%,而小型企业达344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7.3%,但前10家铝冶炼企业的销售收入只占行业总收入的48.12%,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46.78%,利润总额占行业总利润的47.87%,国内排名靠前的铝冶炼企业并没有成为行业的巨无霸。
长时间的金属牛市和市场对全球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预期使资源价值得到重估,这刺激了铝行业内巨头对资源价格控制的欲望,使得行业的整合往往先于产量的扩张,当行业供给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行业中的巨头企业可以在小范围内调控市场。就铝行业而言,2006年全球五大
氧化铝生产商和铝生产商产量比分别为61%和41%,这样的供给集中度已经赋予跨国公司通过控制产量来控制价格的能力。国内只有淘汰落后产能和通过企业重组,扶植几家巨无霸的
铝企业,通过他们作为行业的龙头才能稳定整个铝产业链,才能让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定价权。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和开发境内外资源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全球铝供应来源中再生铝占28%,而美国再生铝产量在2001年首次超过原铝,可以说再生铝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铝供应来源的重要一环,而我国再生铝产量只占17%,远低于世界水平,究其原因国内蓄积的铝现阶段尚未进入大量报废期,
废铝回收数量有限。再生铝等再生金属利用行业已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此次规划又明确提出要将再生铝占铝产量的比例提高到25%,将接近国际水平。然而由于经济增长趋缓,经济刺激措施及产业振兴规划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国内铝的消费水平,铝消费将继续疲软,2009 年再生铝产量难以增长,同时,等待释放的巨大原铝产能对再生铝的威胁将继续存在。
再生铝的产量将随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进逐渐增加,然而国内稀缺的
铝土矿资源就必须通过进口来弥补。由于
氧化铝产能的大幅扩张,国产的铝土矿已经不够满足下游需求,而且品味的下降导致矿石需求量更大。现在和未来,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铝土矿,铝土矿已经是一种资源而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工业原料。我们预计 2010年国内氧化铝产能3500万吨,其中利用国产氧化铝产能2600万吨,考虑到铝土矿品位下降的因素,以3吨铝土矿炼1吨氧化铝来计算,届时年消耗铝土矿0.78亿吨,现有国内铝土矿储量可能10年内告罄。
目前,非中铝系氧化铝生产所用的铝土矿约60%来自于进口。而中国铝业的铝土矿来源为:自采占35%,国内采购占55%—60%,其余进口(供山东分公司用)。中铝之前表示至2010 年公司自采铝土矿的比例可望达到70%。今年2月12日,中国铝业宣布195亿美元注资力拓应该看作是中国开发境外矿产资源的高潮,目前有色金属价格的低迷以及世界各国经济的衰退,可以让拥有大量现金的中国在海外收购矿产资源上大做文章,毕竟,上游资源稳定才能保证我国铝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建立国家收储机制和直供电试点将缓解企业经营困境。4月下旬铝价的快速回落令多数电解铝厂的生产成本再度高于铝价,但若明若暗的各项优惠措施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还是令铝企业打开了产能重启之
门。2008年铝价的暴跌令我国有近1/3的产能处于非运行状态;进入2009年以后,随着国内铝价的持续走强以及部分省市对符合条件的铝企采取政策扶持措施,电解铝厂能恢复势头迅猛。据安泰科统计,截至4月底,我国重新开启的产能达到 170万吨,仅河南地区的电解铝产能就重启了70万吨左右;预计在未来两个季度中,还会有将近150万吨的产能逐步释放。另一方面,5月12日发布的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氧化铝进口量65万吨,为2008年以来的单月次高进口量,仅次于2008年1月份66万吨的单月进口量。4月份氧化铝进口量环比增长了 140%,1-4月累计进口量则为167万吨,同比减少了2.91%。此同时,氧化铝的价格自今年2月份触底后也出现一定的回升,中铝公司就在今年1月 19日和4月1日两次上调了氧化铝的报价,价格从年初的2000元/吨涨至目前的2300元/吨。
同样在铝价反弹,国内铝价强于国外的作用下,4月份单月未锻造的铝及铝材进口量高达439902吨,环比3月份提升了将近两倍;1-4月的累积进口量则达到703545吨,同比增幅高达 118%。而4月份未锻造铝的出口量仅为5868吨,相比3月份的出口量进一步下滑,1-4月累计出口未锻造铝42857吨,同比下滑80.65%。很显然,这是3月份国内电解铝厂复产的结果。因铝厂复产及进口大量增加,中国市场产能重新过剩,而消化过剩产能只有通过加大出口力度和国内收储来完成,在规划中正提到了通过完善出口
税收政策和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来实现。但是,欧美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迹象,中国国内过剩产能能否大量出口还有待商榷,而国家及地方政府收储有助于减缓复产带来的供应压力,但不能完全消除过剩。
因出口受阻,且来自房地产部门的需求逐渐减弱,铝消费难以强劲回升,仍维持缓慢回升的格局,那么铝行业只能从自身来实现成本管理,而此次规划提出了推进直供电试点,并将逐步扩大直供电范围。目前有15 家铝企纳入了试点的范围,但是尚无实质性的进展,《规划》的出台将有助于推进此项工作。电解铝企业的电耗较高,按照吨耗13000度的最低标准计算,电价每降低1分钱,吨铝成本将降低130元,2008年电解铝的生产总成本将降低17.13亿元。目前国内大部分铝企用电成本都在0.4元以上,而直购点协议价可能会接近0.3 元,因此直购电对降低铝企的生产成本有重要作用。此前河南省已开始试点直供电措施,对省内电解铝的生产成本降低起到一定作用,若大规模的推行直供电方案,无疑将对国内电解铝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起到积极作用。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型材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