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布鲁塞尔查理曼大楼
该建筑由Jacques Cuisinicr没计,建于19臼年,代表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厚重的混凝土外饰和压抑的内饰,它最大化利用了可用帘问,但与现代建筑思维对比,它并不重视甚至无视对环境的影响、能源效率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如图6)。最初,该建筑为欧洲理事会所有。20世纪90年代中期,European Quarter——从布鲁塞尔环路延伸到Schuman区,占地娴万平米,属欧盟理事会的地产,为了使该地块更具宜居性、更为人性化,它
被指定为一个战略性开发枢纽。
1995年,理事会迁人另一幢大楼以便脊理曼大楼进行改造,。此次改造的一大主题是,实现改造建筑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和谐相融,主要特征是具有不同年代和样式的建筑。旧的查理曼大楼可以容纳欧洲理事会的不同行政部门,所以,改造不仅是要扩展现有建筑,还要改进结构,进而提高效率。
该改造工程由芝加哥建筑师Murphy和Jahn设计,他们囚其高度创新的实用设计而闻名,他们的专业风格与大胆创意在其设计和谐相融该建筑解决方案必须最大化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样才不会打破与周围环境间所维系的脆弱平衡:唯一的途径便是采用玻璃墙。该改造工程于1998年完成。新建筑的外层足一层薄薄的“皮肤”——
玻璃幕墙,既反映了其所在地的特色,叉保证与周围环境完全融合(如图7)。
改造的查理曼大楼是设计师灵感的结晶(如图8和9)。该建筑的设计宗旨之一是,实现与周围环境的有效融合,它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立面,以此提高对自然光的利用。原来的混凝土墙体全部由结构性玻璃装配幕墙和
点式玻璃幕墙替代,这样可确保建筑的环境完整性,现在,它可满足欧洲的能效标准。同时,还采用点式玻璃幕墙建造了一个新的中庭,代替了一个单一混凝土支撑臂,以此进一步增强建筑中心的自然光照效果,并实现从外到内的流畅过渡。
现在的查理曼大楼中有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对外关系总司和扩建总署。该建筑有3幢裙楼,共15层。相关的技术特点:
6.3 布鲁塞尔Berlayment大楼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Berlayment大楼,欧洲委员会总部所在地,初建于1999 年,原址是一个17世纪的女修道院。到⒛ 世纪⒇ 年代早期,Berlayment大楼亟需全面改造翻新,因为整个结构已过时、密封和绝缘质量低劣、采光差,且面临石棉粉污染的严重威胁。欧洲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颇具挑战性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一,应尽量保留原始结构;二,该建筑应成为能效、建筑材料
耐用性、易于维护保养以及最优采光性方面的代表建筑。
鉴于石棉相关的安全威胁,Berlayment大楼于1991年全部搬空,并于1991年底开始改造,2004年竣工,耗时13年,花费10亿欧元。现在,该大楼已成为高能效示范大楼,并符合所有国际和欧洲标准(如图10)。该改造工程采用的材料和配件符合严格的能耗和环保标准。同时,它也是欧盟最大的三联产(热电冷)系统建筑。该大楼的运作采用了各种先进系统,以增强其可持续性。这些特点包括:
·建筑管理系统:该大楼的技术系统完全整合,进行集中控制和监控。
·办公室的温度和照明控制:
传感器探测到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温度会自动降低。办公室人员可将温度调高或调低2° 。一个灯光感应器会自动根据自然光强度调整人工照明。另一个传感器探测到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会自动将灯关闭。
·集成的蓄冰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有一个集成的蓄冰系统(相变能源存储)。晚间,冷空气需求量和能源价格低时制冰,这些冰储存在大楼地下室的特殊容器中,白天用于空调系统。
·水收集和再循环系统:大楼下面,可再循环使用的水和雨水收集在容器中,用于冲洗厕所和小便池。雨水可通人一个系统,用于浇灌植物。
·燃气共生站:该站位于大楼顶层,可同时生成电和热。电用于满足大楼的需要,热被回收用于烧水,同时,还可用于启动产生空调系统用冰的吸收机.
·带可移动
天窗的智能活动幕墙
这里有必要对智能活动幕墙进行详细介绍(如图l1)。高性能硅酮密封胶帮助实现了该智能双层幕墙,卣先它提供固有的耐久性,从而降低使用月期成本,其次,它实现了一个可靠的建筑系统。该幕墙的内部有从地板直达天花板的中空玻璃,使用道康宁993硅酮密封胶二道密封,同时,外邗由2.1万平米的活动玻璃天窗组成,采用道康宁993(一种
硅酮结构密封胶)将之与金属
基材粘结。活动的天窗由一个连接到天气传感器的电脑控制。“活动”幕墙根据太阳的位置、温度和风速改变天窗的位置。这样,便为大楼内部提供了统一的自然光照,防止夏天因太阳光聚集造成建筑过热,而在冬天叉可起到防寒的作用。
上一页12345下一页